您好,欢迎来到江浙沪招生考试网 !

设为首页|加入收藏|联系我们|网站地图|

江浙沪招生考试网

您现在的位置: test4exam >> 学历考试 >> 初中辅导 >> 正文

中考辅导桃花源记练习题

日期:2016/2/3 13:54:59 来源:本站原创 访问量:
 阅读下面文言文,完成20—–25题。

  (一)(12分)

  见渔人,乃大惊,问所从来。具答之。便要还家,设酒杀鸡作食。村中闻有此人,咸来问讯。自云先世避秦时乱,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,不复出焉,遂与外人间隔。问今是何世,乃不知有汉,无论魏晋。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,皆叹惋。余人各复延至其家,皆出酒食。停数日,辞去。此中人语云:“不足为外人道也。”

  20.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。(5分)

  ①便要还家 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③遂与外人间隔 ④咸来问讯 ⑤不足为外人道也

  21.下面句子有三处省略,请用序号标出来,并对应写出省略的内容。(3分)

 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,皆出酒食。停数日,辞去。

  22.你认为桃花源人过的是一种怎样的生活?你喜欢这种生活吗?为什么?(4分)

  20.①邀请  ②妻子儿女  ③于是,就  ④都,全 ⑤值得

  21.余人各复延至其家,(①余人)皆出酒食。(②渔人)停数日,(③渔人)辞去。

  22.第一问如:桃花源人过的是人们和睦相处、与世隔绝的生活。第二、三问略。

 

  [甲]水皆缥碧,千丈见底。游鱼细石,直视无碍。急湍甚箭,猛浪若奔。

  夹岸高山,皆生寒树。负势竞上,互相轩邈;争高直指,千百成峰。泉水激石,泠泠作响;好鸟相鸣,嘤嘤成韵。蝉则千转不穷,猿则百叫无绝。鸢飞戾天者,望峰息心;经纶世务者,窥谷忘反。横柯上蔽,在昼犹昏;疏条交映,有时见日。

  [乙]林尽水原,便得一山,山有小口,仿佛若有光。便舍船,从口入。初极狭,才通人。复行数十步,豁然开朗。土地平旷,屋舍俨然,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。阡陌交通,鸡犬相闻。其中往来种作,男女衣着,悉如外人。黄发垂髫,并怡然自乐。

  6.对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( )(2分)

  A.屋舍俨然:整齐的样子 怡然自乐:愉快的样子 良田美池桑竹之属:连接

  B.水皆缥碧:青白色 望峰息心:平和的心态 窥谷忘反:同“反”,返回

  C.有时见日:同“现” 互相轩邈:高大 横柯上蔽:树木

  D.阡陌交通:交错相通 负势竞上:凭依 皆生寒树:(使人看了)感到有寒凉之意

  7.翻译句子:蝉则千转不穷,猿则百叫无绝。(2分)

  8.选文甲中“急湍甚箭,猛浪若奔”一句是写水势的,《三峡》一文也有一处是写水势的,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,这个句子是: 。(2分)

  9.选文乙中可以看出陶渊明厌倦尘世,向往 的思想,他的诗《饮酒》(之五)中“ , ”两句集中体现了这种思想。(3分)

  10.选文甲描写富春江的美景时,抓住山 水 的特点,反映出作者 的生活情趣;选文乙通过描绘桃源美丽的自然风光,来表现桃源人 的生活,反映出作者的社会理想。(3分)

  6.D(2分) 7.知了长久不停地叫,猿猴接连不断地啼。(2分)

  8.虽乘奔御风,不以疾也。(2分) 9.田园生活(乡村生活)(1分)采菊东篱下(1分)悠然见南山(1分)

  10.奇(清急)(0.5分);异(高、险)(0.5分);沉缅山水(寄情山水,热爱山水)(1分);安宁、闲适(1分)

 

  (乙)阅读《桃花源记》,回答问题。(12分)

  晋太元中,武陵人捕鱼为业。缘溪行,忘路之远近。忽逢桃花林,夹岸数百步,中无杂树,芳草鲜美,落英缤纷。渔人甚异之。复前行,欲穷其林。

  林尽水源,便得一山,山有小口,仿佛若有光。便舍船,从口入。初极狭,才通人。复行数十步,豁然开朗。土地平旷,屋舍俨然,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,阡陌交通,鸡犬相闻。其中往来种作,男女衣着,悉如外人。黄发垂髫,并怡然自乐。 见渔人,乃大惊,问所从来。具答之。便要还家,设酒杀鸡作食。村中闻有此人,咸来问讯。自云先世避秦时乱,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,不复出焉,遂与外人间隔。问今是何世,乃不知有汉,无论魏晋。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,皆叹惋。余人各复延至其家,皆出酒食。停数日,辞去。此中人语云:“不足为外道也。”

  既出,得其船,便扶向路,处处志之。及郡下,诣太守,说如此。太守即遣人随其往,寻向所志,遂迷,不复得路。 南阳刘子骥,高尚士也,闻之,欣然规往。未果,寻病终。后遂无问津者。

  11.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。(2分)

  ①屋舍俨然( ) ②阡陌交通( ) ③寻向志志( ) ④寻病终( )

  12.陶渊明在封建文人中属特立独行的人,他的哪方面行为最能表现他这一性格特征?

  13.“自云先世避秦时乱”,“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,皆叹惋”,“不足为外人道也”,这三句话有着怎样的内在联系?(4分)

  14.在陆游诗中哪两句也算恰到好处地体现了“林尽水源”、“仿佛若有光”、“初极狭”、“豁然开朗”这样一波三折的意境?(2分)

  15.韩愈说“桃源之说诚荒唐”,那么陶渊明为什么要“荒唐”地虚构出这样一个美好的理想社会模式?(3分)

  (乙)(12分)

  11.①整齐的样子 ②田间小路 ③寻找 ④随即,不久(2分,每个0.5分)

  12.厌恶官场,不为五斗米折腰而毅然逃禄为耕。(1分,意思对即可。)

  13.第一句是反映出避乱而出走,明曰“秦时”,实为东晋,战乱频仍,不堪重税,民不聊生;第二句是渔人就桃源人的“问今”而答,而且是“具言”,怎一个“乱”字了得,从听者的“皆叹惋”既与“秦时乱”相呼应,又可反映出“具言”的沉重;第三句是一种嘱咐、叮咛,如与“外人道”,这块静土何以独存,再一次表现出对外面的时局的恐慌。(4分,意思对即可给分。)

  14.山重水复疑无路,柳暗花明又一村。(2分)

  15.围绕“陶渊明所处的时代战乱频仍,赋役沉重,民不聊生;从陶渊明追求无富无贵,无君无臣的社会思想,少有大济苍生之愿望,现实的黑暗使他难以施展其志,只能是憧憬出一个没有剥削,没有压迫,没有战争的理想社会”来考虑即可。(3分)

 

  阅读下列文字,完成3—5题。

  见渔人,乃大惊,问所从来,具答之。便要还家,设酒杀鸡作食。村中闻有此人,咸来问讯。自云先世避秦时乱,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,不复出焉,遂与外人间隔。问今是何世,乃不知有汉,无论魏晋。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,皆叹惋。令人各复延至其家,皆出酒食。停数日,辞去。此中人语云:“不足为外人道也。”

  3.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:( )(3分)

  A.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②奇山异水,天下独绝

  B.①遂与外人间隔 ②肉食者谋之,又何间焉

  C.①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②色愈恭,礼愈至,不敢出一言以复

  D.①停数日,辞去 ②鸣声上下,游人去而禽鸟乐也

  4.文中能表明桃花源中人听了渔人的话后,虽“叹惋”但仍想继续在桃花源里生活的一句话是 。 (2分)

  5.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。 (3分)

  问今是何世,乃不知有汉,无论魏晋。译:

  3. 3分 D

  4. 2分 不足为外人道也。

  5. 3分 (他们)问起现在是什么朝代,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,更不必说魏晋 了。 (能准确完整通顺地译出全句的给满分;字句不必拘泥相同;漏译或错译句中的“今”、“是”、“何世”、“乃”、“知”、“无论”任何一个扣0。5分,扣完为止。)

  

  二、古诗文阅读(18分)

  阅读下面古诗文,完成5~10题。

  饮酒·陶渊明

  结庐在人境,而无车马喧。问君何能尔,心远地自偏。采菊东篱下,

  悠然见南山。山气田夕佳,飞鸟相与还。此中有其意,欲辨已忘言。

  5、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,不恰当的一项是(A)

  A、诗的前四句道出了作者的体验:要拥有心灵的字根表,就应该脱离喧嚣的环境,投身到大自然中,尽情体会生活的乐趣。

  B。“山气日夕佳”中的“佳”字,写出于作者对山气缭绕、夕阳西下这土贳象的赞美,表现了诗人归

  隐田园的惬意情怀。

  C。“此中有真意,欲辨已忘言”的意思是:这种生活让人体会到人生的真正意义,但无法用语言表

  达,只能用心灵去感受。

  D。本诗描写了恬静、闲适的生活,表现了诗人与大自然相亲相融的境界。

  6。古人往往以所喜爱的花来表明自己的志趣。你觉得诗中的“采菊”与“真意”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?(3分)

  答:“采菊”一方面说明作者爱菊,追求菊那样高尚的品格,另一方面“采菊”这种自得其乐的生活正体现了作者的清高自洁、不慕荣利。作者认为,具有菊花般品格的人和拥有“采菊”这种闲适生活的人生才是真正有意义的。(共3分,能理解“采菊”内涵评1分,点明二才关系评2分)

 

  阅读下面文言诗文,按要求回答(7一14)题(16分)

  (一)饮酒(6分)

  陶渊明

  结庐在人境,而无车马喧。

  问君何能尔,心远地自偏。

  采菊东篱下,悠然见南山。

  山气日夕佳,飞鸟相与还。

  此中有真意,欲辨已忘言。

  7.下列对诗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(  )(2分)

  A.这首五言古诗通过对田园生活中自然景色的悠闲欣赏,反映出作者厌恶官场腐败、决心归隐自洁的人生追求。

  B.第一、二句直接道出作者对宁静田园生活的喜爱,对车马喧嚣的官场生活的厌倦。

  C.第三、四句自问自答,表现了作者对自由自在、超凡脱俗境界的追求。

  D.第五――八句将菊花、南山、山中晚景、归林飞鸟构成一幅大自然的美丽画面,作者完全陶醉在悠闲自得之中。

  E.“此中有真意,欲辨已忘言”两句是全诗的总结,意即大自然有人生的真义,作者想说出来却不能说出。

  8.“采菊东篱下,悠然见南山“中的“见”改成“望”好不好?为什么?(2分)

  答:

  9.“山气日夕佳,飞鸟相与还”两句写出了日近黄昏、云入山山配飞鸟入林的景象。请联系上下文,品析诗句的深层喻义。(2分)

  答:

  7 .E(2分)

  8.改“望”不好。“见”表明诗人看到山不是有意为之,而是采菊之间无意中山的形象忽然映人

  眼帘。而“望”即有意远看,改“望”此篇神气索然。(2分)

  9.鸟儿在空中经受了风雨严寒的折磨,倦而知还,作者以飞鸟自喻,以飞鸟倦而知还来表达他 弃官归隐的惬意情怀。(2分)

 

  (三)(14分)

  (甲)林尽水源,便得一山。山有小口,仿佛若有光。便舍船从口入。初极狭,才通人。复行数十步,豁然开朗。土地平旷,屋舍俨然。有粮田美池桑竹之属,阡陌交通,鸡犬相闻。其中往来种作,男女衣著,悉如外人,黄发垂髫,并怡然自乐。

  (乙)至若春和景明,波澜不惊,上下天光,一碧万顷;沙鸥翔集,锦鳞游泳;岸芷汀兰,郁郁青青。而或长烟一空,皓月千里,浮光跃金,静影沉璧,渔歌互答,此乐何极!登斯楼也,则有心旷神怡,宠辱偕忘,把酒临风,其喜洋洋者也矣。

  嗟夫!予尝求古人仁之心,或异二者之为,何哉?不以物喜,不以己悲;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;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。是进亦忧,退亦忧。然则何时而乐耶?其必曰: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乎!噫!微斯人,吾谁与归?

  17.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。(2分)

  (1)阡陌交通,鸡犬相闻 ( )

  (2)而或长烟一空,皓月千里 ( )

  18.各用一句话说说甲乙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。(2分)

  (1)甲段的主要内容是

  (2)乙段的主要内容是

  19.两则短文虽然同是写景散文,但是写作目的却不一样。根据你的理解说说两则短文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。(2分)

  (1)甲文表达的是

  (2)乙文表达的是

  20.乙文中表达作者宏大的政治抱负的句子是:(2分)

  21.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。(3分)

  微斯人,吾谁与归?

  22.请从(乙)段带线的句中任选一处你认为美的句子,说说这个句子美的理由。(3分)

  17.⑴交错相通 ⑵有时(2分,答对一处给1分)

  18.⑴渔人进入桃源,发现桃源中人生活美满。⑵写洞庭湖春天的景色,同时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。(此题2分,答对一处1分)

  19.⑴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和渴望。⑵作者宽大的胸襟和抱负。(2分,答对一处1分)

  20.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乎!(2分)

  21.没有这样的人我同谁一道呢?(3分,重点落实“微、斯”等词和“与谁归”这一特殊句式。)

  22.略(3分,扣住抓住了景物特征;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,动静结合……只要言之有理即可)

  

  二、古诗文阅读能力考查(25分)

  (一)课内文言文实词考查(4分)

  2.下列各组句子和词语中,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两组分别是:(① ② )

  A.先帝不以臣卑鄙/卑鄙无耻

  B.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/负重行军

  C.昂首观之,项为之强/强手如云

  D.媵人持汤沃灌/赴汤蹈火

  (二)课内文言文阅读考查(6分)

  阅读《桃花源记》中一段文字,完成下面三题。

  林尽水源,便得一山,山有小口,仿佛若有光。便舍船,从口入。初极狭,才通人。复行数十步,豁然开朗。土地平旷,屋舍俨然,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。阡陌交通,鸡犬相闻。其中往来种作,男女衣着,悉如外人。黄发垂髫,并怡然自乐。

  3.陶渊明《饮酒(其五)》诗中的“采菊东篱下,悠然见南山”一句描写了自己恬淡、闲适的田园生活,选文中同样能表现桃花源中人这种生活的句子是:(2分)

  4.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。(2分)

  土地平旷,屋舍俨然,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。

  翻译:

  5.中华文学史上留下了许许多多像陶渊明的《桃花源记》一样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,明清时代的四大古典名著更是不朽的丰碑。请你写出其中的一部作品和作者的名字。(2分)

  作品《 》 作者

  (一)课内文言文实词考查(4分)

  2.B、D(每答对一组得2分。)

  (二)课内文言文阅读考查(6分)

  3.黄发垂髫,并怡然自乐。错1字扣1分 4.(这里)土地平坦开阔,房舍整整齐齐,有肥沃的田地,美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。 5.例如:《红楼梦》曹雪芹(每答对一处得1分。)

  2006年中考《桃花源记》试题

 

  (一 )(13分)

  林尽水源,便得一山,山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,阡陌交通,鸡犬相闻。其中往来种作,男女衣著,悉如外人;黄发垂髫,并怡然自乐。

  见渔人,乃大惊,问所从来,具答之,便要还家,设洒杀鸡作食,村中闻有此人,咸来问讯。自云先世避秦时乱,率妻子邑人,来此绝境,不复出焉;遂与外人间隔。问今是何世,乃不知有汉,无论魏晋。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,皆叹惋。余人各复延至其家,皆出酒食。停数日辞去,此中人语云:“不足为外人道也!”

  19、从选段中理出“渔人”的行踪,在空格处填入短语。(2分)

  发现桃花源——( )——()

  20、在选段中找出与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词。(2分)

  ⑴悉如外人()⑵便要还家()

  21、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。(3分)

  问今是何世,乃不知有汉,无论魏晋。

  译文:

  22、第一段中表现桃花源优美环境的句子是,,;表现村中人快乐生活的句子是。(4分)

  23.如此美好的“世外桃源”,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?(2分)

  19.访问(进入)桃花源 离开桃花源

  20.(1)咸(皆)(2)延

  21.(他们)问起现在外面是什么朝代,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,更不用说魏和晋了。

  22.土地平旷,屋舍俨然,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。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。

  23.寄托了作者对美好生活、和平社会的向往之情。

  2006苏州

  阅读《桃花源记》中的两段文字,完成6-10题。

  林尽水源,便得一山,山有小口,仿佛若有光。便舍船,从口入。初极狭,才通人。复行数十步,豁然开朗。土地平旷,屋舍俨然,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。阡陌交通,鸡犬相闻。其中往来种作,男女衣着,悉如外人。黄发垂髫,并怡然自乐。

  见渔人,乃大惊,问所从来。具答之。便要还家,设酒杀鸡作食。村中闻有此人,咸来问讯。自云先世避秦时乱,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,不复出焉,遂与外人间隔。问今是何世,乃不知有汉,无论魏晋。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,皆叹惋。余人各复延至其家,皆出酒食。停数日,辞去。此中人语云:“不足为外人道也。”

  6. 哪两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?(4分)

  A.复行数十步,豁然开朗 行道之人弗受(《孟子》)

  B.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(《愚公移山》)

  C.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更若役,复若赋(《捕蛇者说》)

  D.不足为外人道也 以咨诹善道,察纳雅言(《出师表》)

  E.遂与外人间隔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(《陈涉世家》)

  〔答〕 和

  7. 下面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部分,哪一项不正确?(2分)

  A. 此人一一为(桃花源中人)具言所闻,(渔人)皆叹惋

  B.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(马)也。(马说)

  C.一鼓作气,再(鼓)而衰,三(鼓)而竭。(《曹刿论战》)

  D.旦日,客从外来,(邹忌)与(客)坐谈。(《邹忌讽齐王纳谏》) 〔答〕

  8. 用现代汉语翻译“林尽水源,便得一山”。(2分)

  答:

  9.“黄发垂髫”分别指代什么人?“黄发垂髫,并怡然自乐”展现出一幅怎样的生活图景?(2分)

  答:

  10.陶渊明的“世外桃源”其实并不存在,郭沫若的“天上的街市”也只是诗人心中的“桃花源”,古今文人描写这些想像中的世界有什么相同的用意?(2分)

  答:

  6.A、B(A项:走;B项:指示代词,这;C项:副词,相当于“又”/恢复;D项:说/道理;E项:隔开/偷偷地)

  7.A(“渔人”应为“桃花源中人”)

  8.桃花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没有了,(在那里)就看见一座山。

  9.“黄发垂髫”分别指代老人和小孩。“黄发垂髫,并怡然自乐”展现出一幅和谐安宁、自得其乐的幸福生活图景。

  10.陶渊明描绘桃花源这样一种没有剥削、没有战乱、自给自足的社会,与当时社会现实形成鲜明对照,是作者不满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,表现了他对理想社会的追求。郭沫若写牛朗织女的幸福生活,也表现出诗人对当时黑暗现实的憎恶和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。在这一方面两者是相同的。

 

  (甲)阅读《桃花源记》,回答问题。(10分)

  晋太元中,武陵人捕鱼为业。缘溪行,忘路之远近。忽逢桃花林,夹岸数百步,中无杂树,芳草鲜美,落英缤纷。渔人甚异之。复前行,欲穷其林。

  林尽水源,便得一山,山有小口,仿佛若有光。便舍船,从口入。初极狭,才通人。复行数十步,豁然开朗。土地平旷,屋舍俨然,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。阡陌交通,鸡犬相闻。其中往来种作,男女衣着,悉如外人。黄发垂髫,并怡然自乐。

  见渔人,乃大惊,问所从来,具答之。便要还家,设酒杀鸡作食。村中闻有此人,成来问讯。自云先世避秦时乱,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,不复出焉,遂与外人间隔。问今是何世,乃不知有汉,无论魏晋。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,皆叹惋。余人各复延至其家,皆出酒食。停数日,辞去。此中人语云:“不足为外人道也。”

  既出,得其船,便扶向路,处处志之。及郡下,诣太守,说如此。太守即遣人随其往,寻向所志,遂迷,不复得路。

  南阳刘子骥,高尚士也。闻之,欣然规往。未果,寻病终。后遂无问津者。

  11.《桃花源记》的作者是 (朝代)著名诗人 。(1分)

  12.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。(2分)

  ①芳草鲜美( ) ②屋舍俨然( )

  ③便扶向路( ) ④寻病终( )

  13.成语皆言简意赅,许多成语都语出有典,如成语 ,就是浓缩本文的故事而来,意思是 。(2分)

  14.留白,是绘画艺术的一种手法,文学创作中也不乏“留白”,它给读者留下了许多想象的空间,你认为本文何处运用了这种手法,试简要分析。(2分)

  15.渔人偶遇桃源,“处处志之”,最终却“不复得路”,其中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? (3分)

  11.晋代(东晋).陶渊明

  12.①鲜艳美丽②整齐的样子③沿、顺着④随即,不久

  13.世外桃源 比喻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。或理想中的脱离现实的美好场所或境地。或环境幽美的地方。

  14.只要所选之句为读者留下了一定的想象空间,并能对此句作简要分析即可。示例:“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,皆叹惋。”“具言”的内容和“叹惋”的内容文中都没有具体体现,但读者结合文章可以想象到“具言”和“叹惋”的是桃源外世事变迁,人们饱经战乱之苦。

  15.此题只要能围绕作者的矛盾思想来答,语言表述清晰流畅即可。示例:寄寓了作者对美好的理想社会的追求,以及在当时社会条件下理想无法实现的矛盾思想。“桃源”即代表了他心目中的理想社会,文中的渔人虽“处处志之”,但终“不复得路”,暗示了桃源并不存在,这样的理想无法实现。

 

  (二)阅读陶渊明的《桃花源记》选段,完成文后各题。(8分)

  林尽水源,便得一山,山有小口,仿佛若有光。便舍船,从口入。初极狭,才通人。复行数十步,豁然开朗。土地平旷,屋舍俨然,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。阡陌交通,鸡犬相闻。其中往来种作,男女衣着,悉如外人。黄发垂髫,并怡然自乐。

  见渔人,乃大惊,问所从来,具答之。便要还家,设酒杀鸡作食。村中闻有此人,咸来问讯。自云先世避秦时乱,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,不复出焉,遂与外人间隔。问今是何世,乃不知有汉,无论魏晋。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,皆叹惋。余人各复延至其家,皆出酒食。停数日,辞去。此中人语云:“不足为外人道也。”

  11、解释文段中加点的词语。(2分)

  (1)屋舍俨然: (2)便要还家:

  12、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。(6分)

  (1)黄发垂髫,并怡然自乐。

  (2)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。

  (二)8分

  11、(2分)⑴整齐的样子(1分) ⑵同“邀”邀请(1分)

  12、(6分)(每小题译出大意给1分;①小题“黄发垂髫”“怡然”能正确译出给2分;②“妻子”“绝境” 能正确译出给2分。)

  ⑴老人和小孩都高高兴兴,显得心满意足。

  ⑵(他们)带领妻子儿女及乡邻来到这与世隔绝的地方。

  

  (二)

  林尽水源,便得一山,山有小口,仿佛若有光。便舍船,从口入。初极狭,才通人。复行数十步,豁然开朗。土地平旷,屋舍俨然,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。阡陌交通,鸡犬相闻。其中往来种作,男女衣着,悉如外人。黄发垂髫,并怡然自乐。

  见渔人,乃大惊,问所从来,具答之。便要还家,设酒杀鸡作食。村中闻有此人,咸来问讯。自云先世避秦时乱,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,不复出焉,遂与外人间隔。问今是何世,乃不知有汉,无论魏晋。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,皆叹惋。余人各复延至其家,皆出酒食。停数日,辞去。此中人语云:“不足为外人道也。”

  既出,得其船,便扶向路,处处志之。及郡下,诣太守,说如此,太守即遣人随其往,寻向所志,遂迷,不复得路。

 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。(2分)

  复行数十步,豁然开朗 男女衣着,悉如外人

  阡陌交通,鸡犬相闻 便扶向路,处处志之

  11下列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( )(2分)

  A皆以美于徐公(《邹忌讽齐王纳谏》)以其境过清,不可久居(《小石潭记》)

  B乃重修岳阳楼(《岳阳楼记》)乃不知有汉,无论魏晋

  C当余之从师也(《送东阳马生序》)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(《爱莲说》)

  D鸣之而不能通其意(《马说》)子曰:“温故而知新,可以为师矣”(《论语》六则)

 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。(2分)

  土地平旷,屋舍俨然,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。

  13阅读选文,说说“此中人语云:‘不足为外人道也’”这句在文中所起的作用。(3分)

  14选文虚构了一个宁静安乐的世外桃源,它反映出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?寄托了怎样的一种社会理想?(3分)

  10开阔的样子都全交错相通作标记11C12略13为渔人出桃花源后遂迷埋下伏笔14虚构桃花源,真实地反应当时动荡不安的社会现实,寄托作者理想化的生活观念。

 

  (一)林尽水源,便得一山,山有小口,仿佛若有光。便舍船,从口入。初极狭,才通人。复行数十步,豁然开朗。土地平旷,屋舍俨然,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。阡陌交通,鸡犬相闻。其中往来种作,男女衣着,悉如外人。黄发垂髫,并怡然自乐。

  见渔人,乃大惊,问所从来。具答之。便要还家,设酒杀鸡作食。村中闻有此人,咸来问讯。自云先世避秦时乱,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,不复出焉,遂与外人间隔。问今是何世,乃不知有汉,无论魏晋,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,皆叹惋。余人各复延至其家,皆出酒食。停数日,辞去。此中人语云:“不足为外人道也。”

  7.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。(4分)

  (1)屋舍俨然:     (2)鸡犬相闻:

  (3)咸来问讯:———— (4)皆叹惋:

  8.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(2分)        【 】

  A.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 ②奇山异水,天下独绝

  B.①问今是何世      ②由是感激,遂许先帝以驱驰

  C.①不复出焉       ②出则无敌国外患者

  D.①设酒杀鸡作食     ②一箪食,一豆羹,得之则生,弗得则死

  9.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两个句子。(4分)

  (1)乃不知有汉,无论魏晋。

  译文:

  (2)不足为外人道也。

  译文:

  10.下列诗(文)名句所表达的人生追求与本文明显不同的一项是(2分) 【 】

  A.何夜无月?何处无竹柏?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。 (苏轼《记承天寺夜游》)

  B.闲来垂钓碧溪上,忽复乘舟梦日边。 (李白《行路难》)

  C.从今若许闲乘月,拄杖无时夜叩门。 (陆游《游山西村》)

  D.采菊东篱下,悠然见南山。 (陶渊明《饮酒》)

  7.(4分,每处一分,意思对即可得分)(1)整齐的样子(2)听到(3)都(4)惊讶,惊奇

  8.(2分)答案:D

  9.(4分,每句2分)(1)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,更不必说知道魏、晋两个朝代了。(2)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!

  10.(2分)答案:B

 

  (一)

  (甲)土地平旷,屋舍俨然,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。阡陌交通,鸡犬相闻。其中往来种作,男女衣着,悉如外人。黄发垂髫,并怡然自乐。

  (乙)大道之行也,天下为公,选贤与能, 。故人不独亲其亲,不独子其子,使老有所终,壮有所用,幼有所长,矜、寡、孤、独、废疾者皆有所养,男有分,女有归。

  ,不必藏于己;力恶其不出于身也,不必为己。是故谋闭而不兴,盗窃乱贼而不作,故外户而不闭,是谓大同。

  6.在原文划横线的空缺处填写原句。

  7.解释文中加点的词。

  交通: 户:

  8.甲、乙两文都反映了古人对人类美好社会的追求,不同的是,甲文对理想社会进行了 ,乙文则是 。

  9.乙文中与甲文“黄发垂髫,并怡然自乐”相对应的句子是 。

  10.概括甲文的大意。

  (一)6.讲信修睦 货恶其弃于地也 7.交错相通 门 8.描写 阐述 9.老有所终 幼有所长 10.描写了桃花源优美的环境和幸福的生活

 

  5、《桃花源记》中,渔人离开桃花源时特意“处处志之”,而后人“寻向所志”却“不复得路”,这是为什么?(2分)

  5、“桃花源”是作者的虚构之境,“处处志之”本不存在,所以“后人”不可能“复路。

 

  (三)阅读下文,完成4-6题(7分)

  桃花源记(节选)

  ①林尽水源,便得一山。山有小口,仿佛若有光。便舍船,从口入。初极狭,才通人。复行数十步,豁然开朗。土地平旷,屋舍俨然,有良田、荚池、桑竹之属。阡陌交通,鸡犬相闻。其中往来种作,男女衣着,悉如外人。黄发垂髫,并怡然自乐。

  ②见渔人,乃大惊,问所从来,具答之。便要还家,设酒杀鸡作食。村中闻有此人,咸来问讯。自云先世避秦时乱,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,不复出焉;遂与外人间隔。问今是何世,乃不知有汉,无论魏晋。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,皆叹惋。余人各复延至其家,皆出酒食。停数日,辞去。此中人语云:“不足为外人道也。”

  4.本文作者是____(朝代)的文学家________(人名)。(2分)

  5.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。(2分)

  乃不知有汉,无论魏晋________

  6.第①段描写桃花源中人的生活场景,表现他们________的心情。(用文中的话回答)(3分)

  (三)(7分)4.(2分)东晋(晋) 陶渊明 5.(2分)竟然不知道有汉朝,更不要说魏、晋了 6.(3分)怡然自乐

  

  阅读下面文言文,回答问题。

  【甲】复行数十步,豁然开朗。土地平旷,屋舍俨然,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。阡陌交通,鸡犬相闻。其中往来种作,男女衣着,悉如外人。黄发垂髫,并怡然自乐。

  见渔人,乃大惊,问所从来。具答之。便要还家,设酒杀鸡作食。村中闻有此人,咸来问讯。自云先世避秦时乱,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,不复出焉,遂与外人隔绝。问今是何世,乃不知有汉,无论魏晋。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,皆叹惋。余人各复延至其家,皆出酒食。停数日,辞去。 (节选自陶渊明《桃花源记》)

  【乙】负者歌于途,行者休于树,前者呼,后者应,伛偻提携,往来而不绝者,滁人游也。临溪而渔,溪深而鱼肥;酿泉为酒,泉香而酒冽;山肴野蔌,杂然而前陈者,太守宴也。宴酣之乐,非丝非竹,射者中,弈者胜,觥筹交错,坐起而喧哗者,众宾欢也。苍然白发,颓乎其间者,太守醉也。(节选自欧阳修《醉翁亭记》)

  16.解释下列加点的词。(3分)

  (1)悉如外人 悉:

  (2)无论魏晋 无论:

  (3)临溪而渔 渔:

  17.翻译下面句子。(4分)

  (1)村中闻有此人,咸来问讯。

相关阅读

Copyright ©2013-2015 江浙沪招生考试网 All Rights Reserved.
地址: 苏州市姑苏区阊胥路483号(工投创业园)  电话:0512-85551931 邮编: 214000
邮箱: [email protected] 版权所有:苏州迈峰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苏ICP备15050684号-2